大连市育才学校旧址

2021-08-02 16:08 来源 网络

  大连市育才学校旧址位于中山区解放路217号。

  1949年9月1日,党中央、东此局及旅大区党委批准建立育才学校。大连市育才学校是一所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的寄宿制学校,专门接收烈士子女、志愿军干部子女和地方干部子女。1950年2月5日,大连市育才学校正式成立。杨开慧烈士的堂妹杨开英曾任校教导主任。1951年,周恩来总理在大连接见了该校正副校长,指示他们一定要把学校办好,把烈士的子女照顾好。1956年8月,大连市育才学校和大连市第四初级中学合校,沿用大连第四初级中学校名。1960年更名为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

  大连市育才学校旧址于2002年被公布为大连市第一批重点保护建筑。

  这栋百年老建筑

  见证无数优秀学子的成长

  大连二十四中前身——大连市育才学校

  杨开慧烈士的堂妹曾任学校教导主任,周总理曾接见学校校长

  文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马征 通讯员 袁晓虎  图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高强

  走进大连二十四中学,校园里最早的一栋校舍,名为育才楼。

   建筑主体为一排南北走向的二层砖木楼房,一楼北侧朝向解放路的是一扇简欧样式高大铜门,

  两侧东西朝向的窗户,一面面向车流熙攘的解放路;另一面则面向静谧的校园。育才楼墙面上,一块暗绿的铜制铭牌记录了这座楼的简历:“大连市重点保护建筑育才学校旧址,该建筑建于1920年,为日本春日国民学校,1949年在此建大连育才学校,被列为大连市第一批重点保护建筑物。大连市人民政府 2002年1月”。 育才楼始建于1920年,其前身最早为大连第五寻常小学校。1925年改大连春日小学校。1941年改称大连春日国民学校。1946年8月改为大连日侨学校第七校。

   1949年9月1日,党中央、东北局及旅大区党委批准建立育才学校。1950年2月5日,《人民日报》刊登“育才学校正式成立”的消息。同年3月正式开学,有学生300余人,杨开慧烈士的堂妹杨开英曾任校教导主任。1951年元旦,周恩来总理在大连接见该校正副校长,指示他们一定要把学校办好。1956年8月,育才学校和大连第四初级中学合校,沿用大连第四初级中学校名。1960年更名为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

   如今,育才楼几经修葺,早已成为教学设施完备的现代化教学楼,而二十四中,也在大连市民中享有很高的声望,这栋百年的老建筑也见证了无数祖国优秀学子的成长。

  为集中招收烈士子女 组建育才学校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全境解放。但党在东北的工作任务仍十分艰巨。当时旅大地区由苏联红军进驻,政治、经济形势比较稳定,但小孩子上学却很困难。随着我军的胜利,在大连集中着的由延安和关里老革命根据地来的大批干部,要迅速向全东北以及全国进军。这些同志虽然已经参加革命多年,但大部分同志的家当只是一套被褥,惟有送子女上学是他们的一桩心事。

   为了减轻同志们的后顾之忧,中共旅大地委决定尽快成立一所寄宿学校,集中招收烈士子女和干部子女。1949年2月,时任大连育才中学副校长的李光奉命负责筹建大连育才学校。几经选址,学校的校址选在了当时的大连春日国民学校,幼儿园园址选定在劳动公园北端的一个教堂,终定名为育才幼儿园。

   在筹建学校过程中,党支部既要抓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又要抓行政工作,任务很艰巨。大连市市长兼校长毛达恂同志在市政府工作繁忙,但仍经常到学校来听汇报、谈工作,具体研究和部署校园的规划、筹建等很多具体问题。如人力、物力、建筑材料等,大都是经他批准,大连市政府给解决的。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筹建,在大连市教育局范围内挑选了一批教师到学校。到7月份,已经有教职员工40多人,学校和幼儿园均已初具规模。

   1949年8月,大连育才学校和附属的幼儿园同时开始招生。消息传出,旅大地区广大干部拍手称快,互相传告。

   当时入校的烈士子女和干部子女,须有区党委(当时地委改为区党委)组织部干部科长的批字。由于孩子的家长大部分都在大连市,所以开始时收录的住宿生不多,只有100名左右,其余的200多名学生只在学校吃一顿午饭。

   1949年9月1日,育才学校礼堂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毛达恂讲了话,旅大区党委宣传部部长邹问轩同志亲临祝贺。这给全校师生很大鼓励。

  杨开慧烈士的堂妹曾任学校教导主任

  育才刚开学1个月,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毛达恂市长在1950年春天从湖南陆续请来了6名教师,增设了初中班,向10年制中学实验阶段发展。这时,学校已经有教师40余人。当时除星期日以外,没有家务负担的教师,基本上每周6天都在学校住。为了加强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学习,学校党支部组织教学观摩,校领导轮流听课,参加教研组活动,党支部书记还担任政治课的教学。星期日和节假日组织学生野游,密切了师生关系。

   据李光撰写的一些回忆记录,当时学校有一名教师叫戴忠明,曾任原育才幼儿园园长。她是湖南人,出身自由职业者家庭。她兄妹多,父亲早逝,为了照顾弟妹,读完师范学校就参加了工作,多年从事教育事业,并且供弟妹上学。在她的影响和资助下,其弟妹均受到了高等教育,并且陆续参加了革命工作。戴忠明同志献身于教育事业,一生未曾结婚。她1949年由青岛到大连育才幼儿园,一直到1968年退休,始终在幼儿园主持工作。因为待人和蔼,热情诚恳,生活俭朴,严于律己,幼儿园的教工们都尊称她为“戴大姐”。1981年病故于北京后,她的胞妹黄葳同志将她多年积蓄的1万元人民币献给了市儿童基金会。

   大连育才教导主任杨开英同志,是杨开慧烈士的堂妹。她细长的身材,戴着近视眼镜,给人以文雅的感觉。但在她身上,却有着火一样的热情和蕴力,工作起来往往忘记了时间,不分昼夜,不知疲倦。她毕业于湖南大学,1950年初来到育才后,一心在搞好教学上下功夫。她学习苏联10年一贯制的学制,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材改编,总结了学校几个年级的教学经验。在大连育才工作期间,她把全部精力都投入教学和管理孩子身上。

  招收抗美援朝志愿军子女 苏军女军医是兼职校医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开始。随着志愿军入朝参战,上级党委指示大连育才学校迅速接收志愿军干部子女入学。这些孩子要全部寄宿,并享受供给制待遇。这项政治任务,准备时间短促,担子很重。由于学生数量突然增加,带来许多困难。经过党支部的动员,全体教职员工都纷纷表决心,一定圆满完成党托付的光荣任务。全校立即行动起来,扩建教室、寝室和食堂,迎接新生的到来。

   志愿军子女是由中共中央东北局组织部分批介绍来的,每批十几人到几十人不等。学校组织了专门接待班子,到火车站和码头去接。连续接了2个月才全部到齐,共120余人,最小的6岁,最大的15岁。孩子们到校后,立即进行体检。因为有些孩子来自农村、边防,学校对他们的健康状况必须全面掌握。

   当时,有个男孩子是山东来的烈士子弟,他的父母均在抗日战争中牺牲,跟随伯父生活,后被哥哥接到大连抚养。入校时发现患有麻风病,很快被送到医治麻风病的岛上去了。由于治疗及时,既有助于病孩早日康复,又避免了传染他人。

   1951年春天,学校里发现了猩红热。为了立即控制这种传染病的扩散,学校对患病孩子所在的班级进行隔离。接着全校动员,大搞卫生。当时,正在大连疗养的蔡畅同志在区党委第一书记欧阳钦同志陪同下来校视察。蔡大姐和欧阳钦同志视察后,亲切地问李光有什么困难。李光回答没有别的困难,就是担心猩红热蔓延开来。结果没过两天,行政公署韩光主席来了电话,说蔡畅同志给孩子们请到了苏联红军医院的小儿科医生,让学校立即带着翻译到苏军医院去接。

   李光和翻译接来的是位40岁左右的女军医,是苏军医院的儿科主任,从那一天起,这位苏军女军医每周到校工作两天,从环境卫生到学生健康检查,直到病号的治疗,都非常严肃认真,让学校医务室的专职护士和医士都感到有了依靠。自此之后,育才学校有了兼职校医。

  周总理接见育才学校正副校长 

  1951年元旦,在为苏联红军举行的一次宴会上,周总理关切地找毛达恂同志和李光到他面前。周总理和蔼地询问:“你们是大连育才的正、副校长吗?你们是培育人才的学校啊!我通过欧阳湘(欧阳钦同志之子)知道你们学校很注意学生智力和德育的培养。要教育孩子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特别是干部子女,要打消优越感,不能比谁的爸爸坐车还是步行上班。要教育他们比吃苦,比为党为人民做的贡献!这要靠你们在教育上去创造,方法要生动活泼,为孩子们所喜闻乐见。建议你们让孩子们学点历史知识。只有知道祖国历史的人,才能更爱自己的祖国。”凝视着周总理慈祥的面容,李光的心激动不已。周总理接着又微笑着说道:“昨天我手把着湘湘的手教他写毛笔字,你们可以让孩子们写写毛笔字,每天有几十分钟也可以,天长日久见功夫啊!”周总理一席话,给当时的育才学校指明了办学方向。

   第二天毛达恂同志和李光同志,就向全校师生传达了周总理的教导,并发动师生讨论如何贯彻执行周总理的指示。经过讨论研究决定,要正确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学方针,为祖国培养合格的后代。教职员工一致同意,在课程内每天增设40分钟的毛笔字课,其他课程的教学要生动活泼,易为学生接受。图书馆补充了许多中国古代历史通俗读物。针对学生住宿生较多,组织了许多课外活动小组。全校每周举行1次故事会,学生们上台讲述中国古人的故事。在美术和地理小组,学生们画了历史连环画和祖国地图。在品德教育上,向学生们提出了“五爱”的内容: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为了让学生们牢记并身体力行,要求教职员工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学校将“五爱”以5尺见方的大红纸写到教学楼的墙上,学生一进校就看见,每天做操集会都站在“五爱”标语的前面。

   在周总理的教诲下,育才学校师生员工掀起了办好学校,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为志愿军抚育好孩子,为革命教育好后代的热潮。这座专门接收烈士子女、志愿军干部子女和地方干部子女的学校也从无到有,发展成为一所包括幼儿园、小学在内的能够寄宿的中学。

喜欢()
标签 学校,育才,才学,大连市,大连
下一篇:唐房革命烈士陵园:太平盛世如你所愿

相关新闻